开元棋盘app官方版下载_开元棋盘app官网版下载-跑跑车 古籍藏古曲,千年历史可听可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高山流水的传说,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流传甚广。晋代的琴艺大师伯牙弹奏琴曲,不论其意境是描绘巍峨的高山还是潺潺的流水,楚国的樵夫钟子期总能心领神会。“高山流水”这一成语,后来便成为了知音的象征,同时也用来形容琴音的极致美妙。
《列子·汤问》中记载了高山流水的典故,而《吕氏春秋·本味》则进一步描绘了子期离世后,伯牙悲痛欲绝,毁琴断弦,誓言终身不再弹奏。这一故事流传千古,成为佳话。明代冯梦龙所著《警世通言》开篇之作便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我们有幸,《高山流水》的琴声,至今仍回响在耳边。9月3日、10日以及11日,由中国煤矿文工团、国家图书馆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制作的《古籍里的古曲》音乐会系列,在国图音乐厅精彩呈现。这场音乐会从超过五十部古典文献中精心挑选了三十六首古乐,怀着汇聚智慧、明辨真伪的虔诚,置身于仰望月亮、怀念远方的意境中,品味人生的种种滋味,其中便包括了著名的古琴曲目《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我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开元ky888棋牌官网版,原本是一首完整的曲目。到了唐代,它被拆分成了《高山》和《流水》两首独立的曲目。《高山流水》的乐谱首次出现在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中,并被收录在《太古神品》这一类别中。
史料中提及,《高山》在唐谱中分为四节,《流水》则分为八节;现今我们所见的《流水》之曲,大多数是清代四川琴师张孔山改编的九节版本;而如今广泛传唱的《高山流水》之曲,则是近代琴家侯作吾参照清人唐彝铭所编的《天闻阁琴谱》中的《高山》与《流水》两曲谱,融合而成的;自民国时期起,古筝艺术家们以伯牙子期的传说为灵感,创作了古筝曲《高山流水》,此曲也成为了现今古筝领域的经典之作。
古书虽无声音,然而其中蕴含的古乐,却能在现今重现成一场场动听的乐会。那些可被聆听的历史,穿越千年,得以流传至今。
2022年8月26日,北京,乐团正在进行排练活动。此次演出由中国煤矿文工团、国家图书馆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策划,旨在呈现《古籍里的古曲》系列音乐会。视觉中国为此提供了精美图片。
《神奇秘谱》《太古遗音》……听名字就很神奇很古老
古籍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我们民族擅长以文献形式记录历史,历代先贤在音乐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留下了数量庞大的音乐文献资料。这些文献涵盖了正史中的音乐和律法记载、专门的音乐史和汇编中的音乐专题、各类书籍中的音乐文献、独立的音乐篇章以及专著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令人赞叹不已。
陈红彦,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副馆长,在谈及音乐会的创作过程时表示,主创团队秉持着对古籍和古曲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先辈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敬仰之情,他们希望通过古曲的演绎,向听众述说古籍中的故事,探寻古人的情感世界,从而让观众领略古籍古曲的韵味之美。
《神奇秘谱》之名,一听便知乃是一部充满神奇色彩之著作。在音乐会上,诸如《酒狂》、《离骚》、《高山流水》等众多精彩曲目,均源自此书。
冯必烈在音乐会的文稿中提到,《神奇秘谱》乃明太祖朱权的子嗣所编撰的古琴曲集,此书诞生于明初的洪熙乙巳年(1425年),堪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琴曲谱集。书中收录的64首琴曲,均为编者从当时众多琴谱中精心挑选而出,其中不乏一些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著名作品。
《太古遗音》,听名字就是一本所记之曲十分古老的书。《太古遗音》一书,最初由宋代的田芝翁编纂,共分为三卷;到了南宋嘉定年间,杨祖云将其更名为《琴苑须知》,并将其献给朝廷;而在明永乐年间,朱权从涂阳获得此书,并依据所获得的多个版本进行了重新校订,将其定为两卷,仍保留原名《太古遗音》;到了明正统年间,袁均哲依据朱权的版本以及其他琴谱,编撰出了《太音大全集》五卷,该书有多种版本流传于世。本次演出所选的古曲《归去来辞》便源自此书。
音乐会上的经典曲目《倾杯乐》源于五代后唐时期所抄录的《敦煌乐谱》中的琵琶曲,《月儿高》则收录在明代的《高和江东》琵琶谱中,《关山月》选自《乐府诗集》,而《哀郢》与《关雎》分别出自《楚辞章句》与《诗经》……众多久违的古代佳作接连被挖掘,众多悦耳的旋律亦再次吸引了现代听众的耳朵。
某些古老乐曲在现今经过重新编排,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我们对旋律的某些部分进行了微调,使之更贴近现代听众的审美需求。”音乐会编曲家张忠平如此阐述,以《广陵散》为例,原本是古琴曲目,为了渲染聂政刺杀韩王时的激烈氛围,此次音乐会上加入了弹拨与打击乐器,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刀剑交错的战场之中。
意大利音乐家德里格曾为康熙帝谱写了一套12首小提琴奏鸣曲,这批作品是中国最早传入的欧洲音乐之一。此次演出的德里格小提琴奏鸣曲,其乐谱存于国家图书馆。张忠平在找到乐谱后,不仅成功还原了曲谱,还将之与《茉莉花》这首经典歌曲进行了巧妙融合。
音乐渗透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音乐文献与实际运用,涵盖从黄钟大吕的庄严到洞箫牧笛的悠扬,从乐府诗篇到教坊曲调,风格雅俗交替,无处不在,遍布于世间各个角落。
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最早记录“宫商角徵羽”名称的文献出现。《管子·地员篇》详细记载了通过数学运算获取“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途径,此方法即为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此法在理论上为我国古代乐律学奠定了基础。
《太古遗音》,国家图书馆藏。视觉中国 供图
在周朝时期,设立了“大司乐”这一职位,从而在政府部门中形成了专门负责音乐管理的机构。这一举措标志着周秦音乐文化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成为其高度发展的显著标志。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中央集权,为了实现政治统一及文化管理的统一,设立了专门负责音乐管理的机构——乐府。在西汉时期,乐府的规模和职责进一步扩大。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流行音乐,派遣乐府四处搜集,包括“赵、代、秦、楚”等地的民歌,同时兼容并蓄,将西域、北狄等边疆民族的音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事连绵不断,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尽管如此,民族的大迁徙使得边陲与异域的音乐文化得以与中原地区广泛交融,这一时期在音乐史上扮演了承前启后的关键角色。随着隋唐的再次统一,文化的开放态度进一步推动了音乐的繁荣,使得音乐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巅峰。
在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兴盛,市民群体日益壮大,社会音乐活动的中心也从宫廷转移到了民间。在瓦肆勾栏等场所,词调、说唱和戏曲等音乐形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进入明清时期开元棋app官方下载,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市民音乐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说唱、戏曲以及民间歌舞等艺术形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古时候的音乐究竟是怎样的,其乐理又是如何,乐谱又是怎样的,这些都已无从知晓。或许,答案藏于“六经”之一的《乐经》之中,然而遗憾的是,《乐经》早已失传,久远矣。
音律被称作律,古时人们坚信,帝王在治理国家、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使世间万物遵循一定的节奏,朝着既定方向前进,而这一切均受制于六律,六律被视为世间万物的根基。
“六律”实际上指的是古时候音乐中的“十二律”,也就是由“六律”和“六吕”组成。其中,“六律”包括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以及无射;而“六吕”则涵盖了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和应钟。后来,“黄钟大吕”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音乐或文辞的庄重与和谐。
古时人们相信,六律在战争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有言曰“观敌可辨吉凶,听声可验胜负”,意指通过观察敌人的行动,可以预知其吉凶,通过聆听敌人的声音,可以判断其胜负。在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过程中,他通过律管的回声,体会到了殷商的严酷气息,而自己的军队发出的声音与宫声相协调——宫声象征着君主的权威。
在古人心中,音乐与政治相通。宫调如同君王之尊,一旦宫调失序,乐曲便显得荒芜,君主恐怕会放纵无度;商调似臣子之辅,若商调杂乱无章,乐曲便显得邪异,臣子恐怕会败坏纲纪;角调比作百姓之声,角调若混乱不堪,乐曲便显得沉郁,百姓恐怕会心生怨恨;徴调如同国家政务,徴调若纷扰不宁,乐曲便显得悲凉,政务恐怕会变得繁重;羽调似器物之质,羽调若混乱无序,乐曲便显得危险,财物恐怕会变得稀缺;若五声皆乱开元ky888棋牌官方版,便称之为“亡国之音”。
在中国古代的礼乐体系里,礼与乐宛如手足,彼此相依却各有特色。音乐旨在寻求共性,而礼仪则着重于维护差异。音乐象征着天地间的和谐,礼仪则是天地秩序的映射。音乐追求的最高目标是达到和谐之境。《史记》中的《乐书》篇章虽以音乐为主题,实则主要依据儒家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来阐述道理。
在古人眼中,音乐远非单纯的视听享受,它更承载着教化的使命。正如孔子所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晋书·乐志》中记载,“闻其宫声,令人温文尔雅且胸怀宽广;闻其商声,让人正直廉洁且崇尚正义;闻其角声,使人谦逊内敛且仁爱待人;闻其徵声,让人乐于修养且喜好使用;闻其羽声,使人谦恭节俭且喜好礼仪”。
我要评论